[意]费利尼

Federico fellini

参考与摘抄:《我是说谎者_费利尼的笔记》 费利尼卡尔维诺倪安宇

生活.读书.新知 三联书店

                  我相信一个艺术爱好者,
                  本质是保守的,
                  并且需要有秩序环绕在四周......
                  我需要秩序,
                  因为我是一个常犯规的人。
                  我甚至承认自己是这么一个人。
                  而为了要体现我的罪咎,
                  我需要有非常严厉的规矩,
                  带有很多禁忌,
                  每一步骤皆有障碍,
                  或有说教意味,
                  或是有顺序的,
                  或是有一层层的唱诗班满布其间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——费利尼


即使后来他的语汇倾向于矫饰,但费利尼从来没有放弃过与大众沟通的信念,至于他有计划的反智作风也从不梢减:费利尼的知识分子总是绝望的,在所有例子中,比较好的是在《八部半》中的上吊自尽,当情况失控,像《甜蜜生活》那样,则先把孩子杀掉以后举枪自戕。费利尼多次被归入巴洛克主义,是因为他不断强化摄影影像,想把漫画转为视觉。不过他脑中始终有一个像起跑点那样精准的表现法,哟找到最具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形式。

——卡尔维诺


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的、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。

——费利尼


费利尼生平

费利尼(1920-1983年),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,早年当国记者、编辑,喜文擅画。曾为很多电影边局(如罗西里尼的《罗马,不设防的城市》和《游击队》)。从影后拍摄多部20实际的伟大电影,如《大路》、《卡比莉亚之夜》、《甜蜜生活》、《八部半》、《罗马风情画》、《阿玛珂德》等。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,并获得5次奥斯卡金奖。

费利尼与英格玛.伯格曼、安德.塔尔柯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“圣三位一体”,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。费利尼更以他强烈的个人标记——“费利尼风格”,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。


费利尼作品

        《罗马》        《阿玛柯德》